箱体外观检查
首先,对试验箱的整体外观进行目视巡查,确保箱体表面无明显划伤、凹痕、掉漆等瑕疵,这些外观缺陷虽看似不影响核心功能,但却反映出生产工艺的精细程度,且可能在后续使用中引发锈蚀等问题。检查箱门与箱体的闭合缝隙是否均匀,一般要求缝隙宽度控制在 2 - 3mm 以内,过大的缝隙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导致箱内温湿度泄漏,降低试验精度。同时,查看门锁装置是否灵活可靠,多次开合箱门,验证其能否顺畅关闭并紧密锁住,防止试验过程中意外开启,影响测试进程与结果。
内部结构核查
打开箱门,深入检查内部结构。观察风道布局是否合理,风道应设计为能够使箱内气流均匀循环,避免出现局部气流死角。对于大型试验箱,通过烟雾发生器等工具模拟气流走向,直观确认气流能否覆盖整个试验空间,确保在进行温湿度交变试验时,试件各个部位都能均匀受热、受湿。核查加热、制冷元件以及加湿、除湿装置的安装是否牢固,各连接部位有无松动迹象,这关系到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一旦部件松动,可能引发振动、噪声增大,甚至损坏设备,影响试验正常开展。
温度控制精度测试
运用高精度的标准温度计(如精度可达±0.1℃的铂电阻温度计),在试验箱内多个关键位置(如中心、角落、靠近风道出口处等)布置传感器,设定不同的温度工况,涵盖常见的低温段(如 - 40℃)、常温段(25℃)以及高温段(80℃)。在每个设定温度下,让试验箱稳定运行一段时间,记录标准温度计与试验箱自带温度传感器的读数差值,要求温度偏差控制在±0.5℃以内,以确保设备能精准模拟各种低温、高温环境,满足如电子元器件低温启动测试、材料高温老化测试等对温度精度的严格需求。
湿度控制精度测试
采用高精度的湿度测量仪(如电容式湿度传感器,精度可达±2%RH),同样在箱内多点布置,设定不同湿度水平,包括低湿度(30%RH)、中湿度(60%RH)和高湿度(90%RH)等典型工况。在稳定运行状态下,比对测量仪与试验箱湿度显示值,误差需控制在±3%RH 以内,确保设备能够精确营造出干燥、潮湿等多样湿度环境,满足像药品稳定性测试、纸张防潮性能评估等对湿度精度的要求,为不同行业产品的湿热适应性测试提供可靠条件。
温湿度均匀性检测
开启高低温交变湿热循环程序,持续监测箱内各点温湿度变化。以航空航天零部件测试为例,要求在高温 70℃、高湿度 90%RH 与低温 - 30℃、低湿度 30%RH 反复交变过程中,箱内各处温度偏差不超过±2℃,湿度偏差不超过±4%RH。通过分析各点数据,绘制温湿度场分布图,若发现局部温湿度异常区域,对风道、加湿除湿装置布局进行调整优化,保证试件在箱内任何位置所受温湿度环境一致,避免因温湿度不均导致测试结果偏差,误导产品质量判断。
控制界面功能验证
操作试验箱的控制系统,检查其操作界面是否友好、直观,各项功能按键是否灵敏有效。例如,设定温度、湿度、循环周期等参数的输入是否便捷,能否快速响应操作人员指令,有无卡顿、死机现象。验证预设程序的存储与调用功能,用户常需根据不同产品测试需求存储多种温湿度交变模式,检测能否准确无误地调出已存储程序,确保在实际使用中提高测试效率,减少人为操作失误。
报警与保护功能测试
故意设置一些异常工况,如温度超出正常工作范围上限(如 100℃,远超设备允许的最高温度)、湿度传感器故障等,检验试验箱的报警系统是否及时启动,发出声光警报,提醒操作人员。同时,检查保护机制是否生效,如当温度过高时,制冷系统能否自动紧急启动降温,防止设备因过热损坏;当湿度失控时,除湿装置是否加大功率运行或停止加湿,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避免因控制系统故障引发严重后果,保障设备使用寿命与测试可靠性。
接地保护检查
使用专业的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试验箱的接地电阻,要求接地电阻值不超过 4Ω,确保设备外壳在发生电气故障时能有效接地,将电流导入大地,保障操作人员人身安全。检查接地导线的连接是否牢固,有无断裂、松动迹象,若接地不良,在设备漏电时,操作人员触碰箱体可能遭受电击,引发严重安全事故。
绝缘性能测试
借助绝缘电阻测试仪,对试验箱的电气线路、加热制冷元件等进行绝缘电阻测量,施加 500V 或 1000V 的直流电压(依据设备额定电压而定),要求绝缘电阻值不低于 1MΩ/kV(设备额定电压),确保电气部件之间、电气部件与箱体之间有足够的绝缘性能,防止短路、漏电现象发生,维护设备正常运行与使用环境安全。
长时间运行试验
让试验箱按照预设的典型温湿度交变程序,连续运行 72 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模拟长时间高强度使用场景。在运行过程中,持续监测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如温度控制精度、湿度控制精度、风机运转噪声等,观察是否出现性能波动或故障。若温度偏差逐渐增大、湿度失控或风机出现异常振动噪声,说明设备耐久性欠佳,需排查原因,进行部件更换或优化设计,确保设备在未来长期使用中稳定可靠。
循环次数耐受性检测
设定一定数量的温湿度交变循环次数,如 1000 次,模拟设备多年频繁使用的工况。每完成一定循环周期,对设备进行全面性能检测,包括温湿度精度、均匀性、控制系统响应等。随着循环次数增加,关注设备性能劣化情况,若在规定循环次数内,设备性能指标仍能满足出厂标准,说明其具备良好的循环耐受性,可放心交付用户使用,满足产品长期、反复测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