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锆分析仪原理、维护与常见问题解析
氧化锆分析仪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气体分析设备,主要用于测量气体中的氧含量。其工作原理基于氧化锆的氧离子传导特性,在高温下,氧化锆两侧的氧浓度差会产生电势差,通过测量该电势差即可计算出气体中的氧含量。准确理解和掌握氧化锆分析仪的使用方法、维护要点及常见问题处理,对于保障工业生产的稳定运行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一、安装与校准
安装后不能立刻校准的原因
在安装调试氧化锆分析仪时,设备处于冷机状态,此时氧分析仪显示数值不正常。设备出厂时一般已进行标气标定,安装后可先接线预热,待升温稳定后直接插入烟道。如需标定,应在投用一天后再用标气进行校准。这是因为冷机状态下的氧化锆探头可能吸附有水分或可燃性物质,在高温环境中,吸附水分会蒸发,可燃性物质会燃烧,这会消耗参比侧电池中的参比空气,使参比空气的氧含量低于正常值20.6% ,导致检测器信号偏低,甚至出现负信号,造成测量的氧含量值偏高,甚至大于20.6%,此时测量值不准确。只有待检测器内部的水分和可燃性物质被空气置换、燃烧完毕,才能获得准确测量结果。
定期校准的必要性
氧化锆分析仪在生产过程中,平稳运行会受到多种因素干扰,如锆管老化、积灰、SO?和SO?对电极的腐蚀等。运行一段时间后,仪器容易出现漂移和测量误差。因此,需要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校准周期通常为1 - 3个月,具体时长取决于仪器的使用环境和使用情况。校准一般采用5%氮中氧标准气体。
二、使用注意事项
避免轻易断电
锆管属于陶瓷材料,断电过程中会产生骤冷或集热情况,可能导致锆管断裂。此外,断电停机时,由于锆管上的铂电极与氧化锆管间的热膨胀系数不一致,会使探头内阻变大,甚至损坏检测器。所以,非必要情况下应避免氧化锆分析仪断电。
检测器恒温判断
氧化锆分析仪通常自带温度补偿,一般设定恒温700度为工作温度。若检查发现温度低于恒定值,可能是加热未进行、加热丝断裂或温控系统出现故障与损坏。
样品气及标气压力控制
样品气进仪器前需进行控压处理,进仪器压力不得大于0.05MPA;标气二次表输出压不得大于0.30MPA。
气路管线检查与维护
进入仪器的所有气路管线都必须经过严格查漏,且在仪器正常工作时,每半年需进行一次系统查漏。气路进仪器前,必须经过10u的物理过滤器,若发现气阻现象,可先检查过滤网(过滤器)。
仪器清洁与安装环境要求
定期清洁分析仪风扇过滤网,每季度一次,若环境恶劣则需更频繁清理,防止因通风不畅导致仪器过热。仪器应水平安装,远离振动源,避免因检测器不水平造成样品对流不均引起误差。分析仪周围环境要求通风良好,不能处于密闭空间,防止因氧量不均衡引起测量误差,且周围切忌有可燃性气体,以免影响检测器的准确测量。
特殊气体测量注意事项
当待测气体中含有H?、CO、CH?等可燃性气体时,这些物质会与氧发生反应,消耗部分氧,降低氧浓度,从而引起测量误差,测量时需考虑该因素以避免测量失准。若测量含有腐蚀性气体,应先用活性炭过滤。
三、常见故障及处理
测量值偏高
可能原因是管路密闭,需首先检查检测器入口是否漏气,或者标气口是否打开,另外长期未校准也可能导致测量值偏高。
测量值偏低
可能是仪器未校准或需要校准;检测气体内含有可燃性气体;放空管线背压大。
测量值波动大
氧化锆检测器老化,内阻大、电极接触不良;样品气中湿度大或有水滴,在检测器内气化。
测量值极限漂移,信号超量程
可能是氧化锆检测器有部件损坏,如锆管断裂或者有裂纹、氧化锆锆池电极引线开路、氧检测器老化、温度补偿电阻断裂(氧含量显示值100%)。
氧化锆探头老化
氧化锆探头老化主要表现为内阻升高和本底电势增大。内阻升高通常是由于探头老化,内阻是引线电阻、电极与氧化锆间界面电阻及氧化锆体积电阻三部分之和,电极挥发、电极脱落和氧化锆电解质的反稳(由稳定氧化锆变为不稳定氧化锆)都会引起内阻升高。当内阻增大到接近其使用极值,会出现信号大跳动现象,有些表现为响应迟缓。本底电势是电池附加电势,引起本底电势增大的因素包括永存因素(如SO?和SO?的腐蚀作用、电池不对称因素)和暂存因素(如电极积灰、空气对流差等)。当本底电势E0值超过分析仪的最大调节量时,说明检测器已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