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网手机版

手机访问更快捷

智能制造网APP

安卓版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营销推广更便捷

您现在的位置:智能制造网>仪器仪表>技术列表>除湿失效=试验失败?可靠性恒温恒湿箱除湿机制与关键影响全揭秘

除湿失效=试验失败?可靠性恒温恒湿箱除湿机制与关键影响全揭秘

2025年03月05日 09:58:43 人气: 183 来源: 东莞市皓天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一、可靠性恒温恒湿箱除湿系统工作原理

  1. 制冷除湿(主流技术)

    • 核心流程

    • 适用场景高温高湿环境(如25℃~85℃),湿度范围可降至5%~20%RH

    • 局限:低温环境(如-40℃)下,蒸发器易结霜导致除湿效率下降,需周期性化霜。

    1. 降温结露:通过压缩机驱动制冷剂循环,使蒸发器表面温度降至空气露点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蒸发器表面冷凝成液态水。

    2. 排水处理:冷凝水通过排水管排出箱外,完成除湿。

  2. 吸附除湿(辅助技术)

    • 核心流程

    • 适用场景:低温或超低湿需求(如-70℃下10%RH以下)。

    • 局限:设备复杂度高,需定期更换吸附剂或配置再生装置。

    1. 吸湿材料:使用硅胶、分子筛等吸附剂,通过物理/化学吸附捕获水分。

    2. 再生循环:吸附饱和后,通过加热或低压环境使吸附剂释放水分,恢复干燥能力。


二、不除湿的五大不良影响

  1. 测试数据失真

    • 案例:电子元件在85℃/未除湿环境中,表面凝露引发短路,误判为“耐湿性不合格”。

  2. 设备性能衰减

    • 机械损伤:长期高湿导致金属部件锈蚀、电路板受潮漏电。

    • 传感器漂移:湿度传感器(如电容式)在饱和湿气中校准失效,控制精度下降。

  3. 能耗激增

    • 未除湿时,制冷系统需额外功率抵消潜热负荷(水蒸气液化放热),能耗增加30%~50%。

  4. 测试标准偏离

    • 行业合规风险:如IEC 60068-2-30要求湿度控制精度±3%RH,未除湿将无法满足标准。

  5. 安全隐患

    • 冷凝水渗入电气系统可能引发短路或火灾。


三、除湿系统优化方向

  1. 智能除湿策略

    • 基于实时负载与温湿度变化,动态切换制冷/吸附模式(如高温用制冷、低温用吸附)。

  2. 防结霜技术

    • 采用热气旁通化霜或电加热化霜,减少低温除湿停机时间。

  3. 绿色节能设计

    • 余热回收:利用压缩机排气热量预热吸附剂再生,降低能耗。


四、用户选型建议

  • 高温高湿测试优先选择双制冷系统试验箱(如复叠式制冷),确保快速除湿。

  • 超低湿需求:选择吸附除湿+制冷除湿的复合型设备(湿度可达1%RH以下)。

  • 维护成本:硅胶吸附剂需每6~12个月更换,分子筛寿命可达3~5年(但价格高3倍)。


总结

恒温恒湿试验箱的除湿系统是环境模拟精度的“守门员”,其失效将直接导致测试失效与设备损耗。用户需根据测试场景(温湿度范围、精度要求)选择适配的除湿技术,并定期维护以保障长期可靠性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271141964@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