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背 景
为进一步加强上海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以下简称“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监管管理,上海市住建部印发的相关文件要求,单体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应当安装建筑用能分项计量装置,同步建立建筑能耗监测终端,并确保建筑能耗数据上传至各级分平台,未取得联网验收报告的,不得完成竣工验收。
随着"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建筑能耗监测管理解决方案已成为推动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抓手。住建部最新政策要求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强制安装能耗监测系统,标志着我国建筑能耗管理进入数字化监管新阶段,其深层价值体现在多个维度:全生命周期降本增效、低碳转型关键支撑、数字化转型核心载体、合规发展必由之路,智慧城市神经末梢。
二. 案例详解-上海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上海市国资委直属管理的现代科技服务企业,上海地区规模较大的建设工程检测检验和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之一,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绿色建筑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该集团承建了上海市某区建筑能耗在线监测平台,负责为该区所辖区域内建筑物建设建筑分类分项能耗系统,并将数据联网上传至区平台。区平台需要按照要求将每日数据汇总后上传至市平台,市平台对区平台上传的数据有质量要求。
2.1 用户“痛点”
多年前,该集团委托一家软件公司开发了区平台,该平台运行多年,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数据质量低
区平台按要求每日需向市平台上传汇总数据,市级平台会检查上传数据的质量,检查内容包括每小时数据是否完整、是否有缺项、数据过大、分项之和不等于总用电等,因为原平台设计问题,异常数据没有做过滤或处理,导致上传数据质量不高,影响市平台对区平台的考核,进而影响第二年政府对平台维护费用的拨款;
平台架构不合理
原来平台架构时没有考虑大规模数据接入的情况,随着接入建筑物的不断增多,平台数据处理能力遇到瓶颈,软件页面刷新越来越慢,有些页面打开需要好几分钟,平台使用困难;
服务不到位
原平台委托给软件公司开发,该公司规模小,不熟悉能耗项目的建设,只懂软件开发,后续经营困难,无法为平台提供升级服务;
平台功能单一
平台仅提供数据集抄、分项统计功能,功能比较简单,缺乏多维度的能耗统计分析报表;
2.2 用户诉求
A、功能要求
保留原平台的各项功能;
增加全区能耗多维度分析、单体建筑能耗分析、分类分项能耗分析、同环比分析功能;
增加设备档案管理、巡检管理功能;
B、性能要求
满足当前200多栋建筑、10000多块表计接入的要求,同时具备远期400多栋建筑、20000多块表计的接入能力,页面响应快速;
C、质量要求
按要求将数据上传至上海市平台,且上传数据质量满足市平台的考核要求;
D、数据迁移
原平台的数据保留,平台迁移到新平台继续使用,且需要对原平台的异常数据做处理;
2.3. 实施方案
方案结构
建筑分项模型
2.4. 实施沟通过程
2.5. 平台功能界面展示
● 全区建筑数量、总建筑面积、总能耗 ● 全区建筑分布GIS电子地图 ● 全区建筑能耗排行10位(总量或单位面积)
● 全区建筑逐日用能趋势及同环比分析 ● 全区各建筑类型能耗占比 ● 全区各建筑类型面积占比
● 全区各街道能耗占比分析 ● 全区各街道建筑面积占比
● 全区建筑分项用电占比分析 ● 全区当年及上一年逐日能耗趋势分析
● 多栋建筑各分项用电逐日用能趋势对比分析
● 多建筑各分项用能排行分析
● 单个建筑信息显示(面积、往年能耗、建筑类型) ● 单个建筑能耗同环比分析 ● 单个建筑逐时、逐日能耗分析
● 单个建筑能源流向图(按分类能耗、分项能耗、分区域能耗、分设备能耗逐级细化)
● 每个建筑每个用能回路的任意时间段的用能集抄
● 单个建筑总用能或者分项用能的同环比分析
● 数据异常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数据过大、数据过小、数据缺项、数据缺失、总分数据不对等),主动发现问题,保证满足市平台要求
● 人工数据录入 :对不方便采集的能源类型或者缺失的历史数据支持手工录入
三. 典型硬件
ANet能源网关-简介
ANet系列边缘计算网关是一款基于嵌入式平台的工业级通信管理机,具有2/4/8个隔离串口,1/2个以太网口,集成Lora通信接口,且支持4G网络通信。具备强大的EMC防护能力,可在强电磁环境下高效稳定运行。设备支持DL/T 645、Modbus、CJ/T 188等工业、电力行业通信协议,满足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对水、电、气、冷热量等多种形式能源数据采集的需求。
ANet能源网关-相关证书
四. 项目收益 / 项目效果
平台运行稳定,页面刷新快,客户及用户体验大大提升;
上传至市平台的数据质量高,满足市平台考核要求;
平台功能更丰富,有利于平台方未来向建筑业主提供更多增值服务;
平台按期上线,顺利验收,有助于客户拿到政府的平台维护拨款;
五. 典型案例
5.1 办公建筑
延安市市级行政中心能耗管理系统
山东省知识产权中心能耗监测系统
阳光保险通州后援中心能耗监测系统
新疆吉昌市政务中心项目能耗分析管理系统
徐汇区政府机关大院用电分户计量改造项目能耗监测系统
5.2 商场建筑
成都优客城市广场能耗管理系统
济南路港商业广场二期项目能耗监测系统
大连万科生活广场项目能耗监测系统
南通南山湖水街建筑能耗监测
北京大钟寺方恒国际商业广场能耗监测系统
5.3 医疗卫生建筑
江阴市人民医院东院工程能耗管理系统
上海市虹口区江湾社区医疗用房(彩虹湾医院)
天津滨海新区肿瘤医院项目能耗监测
天津滨海中医医院能耗管理
苏州中医院建筑建筑能耗监测
5.4 体育建筑
金阊体育馆能耗管理系统
长春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游泳馆改造工程
海门体育中心能耗监测系统
青浦区体育中心能耗监测系统
2021年FIFA世俱杯决赛上海体育馆应急改造工程项目能源管理系统
5.5 综合建筑
徐汇滨江综合商务区项目能耗系统
嘉隆国际广场能耗监测系统
上海临港国际会议中心能耗管理系统
天鹅湖奥斯塔娜中心广场能耗管理系统
虹桥天地项目能源管理系统
建筑能耗监测管理解决方案的实施,正在重构建筑能源管理范式。数据显示,实施监测系统的建筑平均节能率可达15-25%,投资回收期缩短至3-5年。随着住建部"十四五"期间计划完成10亿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监测系统将成为建筑领域落实"双碳"战略的核心基础设施。这不仅催生了智能传感器、能源物联网平台等千亿级市场,更推动建筑业从"粗放用能"向"精细治能"转型升级,为构建绿色低碳城市提供数字化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