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品处理
根据测试标准(如ISO 4892、GB/T 16422)裁剪或制备样品,确保表面清洁无污染。
若测试材料对湿度敏感,需提前在标准环境下(如23℃、50%RH)平衡24小时。
设备检查
灯管状态:确认紫外线灯管无破损,累计使用时间未超寿命(通常16000小时)。
水箱与排水:检查加湿水箱水位是否充足,排水管路是否通畅。
安全装置:验证过温保护、漏电保护等功能是否正常。
参数设置
辐照强度(如0.5W/m?@340nm)
温度范围(如50℃光照阶段+40℃冷凝阶段)
湿度值(如95%RH冷凝阶段)
循环周期(如8小时光照+4小时冷凝循环)。
通过触控屏或微电脑控制器设定测试条件:
样品放置
打开防紫外线观察窗,将样品固定在多层样品架或旋转转盘上,避免遮挡或重叠,确保均匀受光。
注意:易燃、易爆或释放有毒气体的材料禁止测试。
启动测试
预热阶段:快速升温至设定温度,湿度同步调节。
光照阶段:紫外线灯管开启,辐照强度稳定后开始计时。
冷凝/喷淋阶段(可选):自动切换至低温高湿环境,模拟露水或雨水侵蚀。
关闭箱门,启动设备,系统将自动执行以下流程:
实时监控:通过触控屏查看温度、湿度、辐照度曲线及剩余时间。
测试中断与调整
若需中途取样观察,按“暂停”键并穿戴防护手套,通过观察窗快速操作,避免紫外线直射。
修改参数需暂停测试,调整后重新启动。
测试结束
设备自动报警提示,关闭电源后静置10分钟待温度下降。
取出样品,记录外观变化(如褪色、裂纹)并拍照存档。
导出测试数据(CSV/Excel格式),生成老化性能分析报告。
日常维护
每周清洁箱体内壁及样品架,避免灰尘影响测试精度。
每月校准一次温湿度传感器及辐照度探头(支持一键校准功能)。
灯管更换
关闭电源,佩戴防护手套拆卸旧灯管。
安装新灯管后,运行“灯管预热程序”2小时以稳定性能。
当辐照强度低于设定值或灯管发黑时,需更换新灯管:
长期停用
排空水箱,断开电源,用防尘罩覆盖设备。
每季度通电运行1小时,保持系统活性。
人员防护
操作时需佩戴防紫外线护目镜,避免直视灯管光源。
高温阶段禁止触碰样品架或箱体内壁(温度可达75℃)。
设备安全
禁止超负荷运行(如温度超过额定范围)。
突发停电时,需等待5分钟后重启,避免电路冲击。
应急处理
遇异常报警(如过温、漏水),立即按下紧急停机按钮,联系技术人员排查故障。
简化操作:智能触控屏支持“一键启动测试”,预设ASTM、ISO等标准程序,降低操作门槛。
数据可追溯:自动记录并存储100组历史测试数据,支持U盘导出,满足实验室认证需求。
远程支持:可选配物联网模块,实现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减少停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