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网手机版

手机访问更快捷

智能制造网APP

安卓版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营销推广更便捷

您现在的位置:智能制造网>仪器仪表>技术列表>EHF-802-8 阻旋式料位开关与指示灯接线方法

EHF-802-8 阻旋式料位开关与指示灯接线方法

2025年05月15日 10:23:11 人气: 28 来源: 湖北开航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阻旋式料位开关与指示灯的接线方法需结合开关类型、电源规格及控制需求进行合理设计,以下为具体接线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阻旋式料位开关接线方法

阻旋式料位开关通常用于检测物料的高度或存在状态,其接线方法取决于开关的输出类型(常开/常闭)和电源要求(AC/DC)。

1. 接线端子说明

电源端子:通常标记为 L(火线)和 N(零线),或 + 和 -(直流)。

信号输出端子:

常开(NO):物料未接触时,触点断开;物料接触时,触点闭合。

常闭(NC):物料未接触时,触点闭合;物料接触时,触点断开。

公共端(COM):用于常开或常闭触点的公共连接点。

2. 接线步骤

步骤1:确认电源规格

根据阻旋式料位开关的铭牌,确认电源电压(如AC 220V、DC 24V等)。

将电源线连接到对应的电源端子(L 和 N 或 + 和 -)。

步骤2:连接信号线

常开型(NO):

将信号线的正端(或信号线)连接到 COM 端子。

将信号线的负端(或另一根信号线)连接到 NO 端子。

当物料接触叶片时,COM 和 NO 端子导通,输出信号。

常闭型(NC):

将信号线的正端(或信号线)连接到 COM 端子。

将信号线的负端(或另一根信号线)连接到 NC 端子。

当物料未接触叶片时,COM 和 NC 端子导通;物料接触时,触点断开。

步骤3:接地线(如需)

如果开关有接地端子(通常标记为 PE 或 ?),请将接地线可靠连接。

二、指示灯接线方法

指示灯通常用于显示阻旋式料位开关的状态(如物料存在与否),其接线方法取决于指示灯的电压规格和开关的输出类型。

1. 指示灯类型

交流指示灯:适用于AC电源(如AC 220V)。

直流指示灯:适用于DC电源(如DC 24V)。

2. 接线步骤

步骤1:确认指示灯电压

确保指示灯的电压与电源电压一致(如AC 220V指示灯用于AC 220V电源)。

步骤2:连接指示灯

方法1:直接连接(常开型)

将指示灯的一端连接到 COM 端子。

将指示灯的另一端连接到 NO 端子。

当物料接触叶片时,COM 和 NO 导通,指示灯亮起。

方法2:通过继电器连接(如需隔离)

如果指示灯电压与开关电源电压不一致,或需要电气隔离,可通过继电器连接。

将阻旋式料位开关的 COM 和 NO(或 NC)端子连接到继电器的线圈端。

将指示灯连接到继电器的触点端(根据继电器类型选择常开或常闭触点)。

步骤3:串联电阻(如需限流)

如果指示灯电流较大,可在电路中串联限流电阻,防止指示灯烧毁。

三、完整接线示例

示例1:AC 220V 阻旋式料位开关 + AC 220V 指示灯(常开型)

电源线连接:

火线(L) → 开关的 L 端子。

零线(N) → 开关的 N 端子。

信号线连接:

指示灯的一端 → 开关的 COM 端子。

指示灯的另一端 → 开关的 NO 端子。

接地线(如需):

接地线 → 开关的接地端子。

示例2:DC 24V 阻旋式料位开关 + DC 24V 指示灯(常闭型)

电源线连接:

正端(+) → 开关的 + 端子。

负端(-) → 开关的 - 端子。

信号线连接:

指示灯的一端 → 开关的 COM 端子。

指示灯的另一端 → 开关的 NC 端子。

接地线(如需):

接地线 → 开关的接地端子。

四、注意事项

断电操作:接线前务必切断电源,确保安全。

线径选择:根据电流大小选择合适的导线线径,避免过热。

防水防尘:如果开关安装在潮湿或粉尘环境中,需选择防护等级较高的产品,并做好接线密封。

测试验证:接线完成后,通电测试开关和指示灯的功能是否正常。

五、总结

阻旋式料位开关的接线需根据其输出类型(常开/常闭)和电源规格进行。

指示灯的接线需与其电压规格匹配,可通过直接连接或继电器连接实现。

接线时需注意安全,确保线径合适,并在完成后进行测试验证。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271141964@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