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网手机版

手机访问更快捷

智能制造网APP

安卓版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营销推广更便捷

您现在的位置:智能制造网>仪器仪表>资讯列表>《标准表法热量表远程在线核查技术规范》意见稿发布

《标准表法热量表远程在线核查技术规范》意见稿发布

2024年07月17日 10:32:32 人气: 21061 来源: 仪表网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下达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计划,全国流量计量技术委员会液体流量分委会已完成《标准表法热量表远程在线核查技术规范》的征求意见稿。为了使国家计量技术规范能广泛适用和更具操作性,特向全国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和建议。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打赢低碳转型攻坚战,争取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关键一步。在新发展形势下,各行各业积极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建立健全能源监测评价机制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在《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中强调,要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和供热设施智能化建设。热量表作为供热计量的核心组件,承担着保障供热收费公平合理、确保供热调控数据准确可靠的重要任务。
 
  然而现有的热量表周期计量模式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第一,将热量表表体挨家挨户进行拆卸再送至实验室检定,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与时间成本;第二,热量表拆装时易造成损坏,即使送至实验室检测合格后,在返回现场的运输和安装过程中也极有可能出现二次损坏;最重要的一点,现有热量表周期计量模式需要用热客户的全程支持与配合,然而现实中存在各方面的阻力,导致热力公司送检意愿低下,进而致使相当一部分已安装热量表常年未开展周期性检定,计量数据的准确性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为解决热量表周期计量遇到的这些问题,本规范通过利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与仪表现场检测技术,建设热量表在线校准及核查系统。相较于拆装送检模式,在线校准及核查模式可高效、准确地完成检测任务,避免了费时费力的仪表拆装和送检过程,有力地降低了检测成本、提高了检测效率;此外,远程检测过程中无需用户参与,实施便捷快速,对用户的正常生活几乎无影响。
 
  通过制定热量表远程在线核查技术规范,指导热量表生产企业、检定机构以及热量表的用户热力供暖公司对热量表开展远程在线核查,确保其计量数据的准确可靠,可进一步为热力公司施行精准的水力平衡调控、节能降耗、故障排查等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撑,具有相当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巨大的经济价值。因此,制定本规范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次规范的制定主要规范采用新一代的信息通讯技术,对在用供热计量用户用热量表进行远程在线核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便于规范的理解和使用,对热量表远程在线核查中涉及到供热计量系统,供热计量系统软件,标准表组件,在线核查软件等做了定义。
 
  2.概述中,通过图形文字结合的方式对核查原理进行阐述,绘制在线核查标准管路连接示意图,直观阐明了核查的原理、核查过程、核查装置的组成结构,重点介绍核查系统通信模式并介绍典型案例:基于M-Bus总线核查系统通信模式。
 
  3.通过大量历史试验数据分析,确定了在线核查热量表的计量性能,并提出了最大允许温差误差的概念,通过温差误差的核查确定热量表配对温度传感器的状态。
 
  4.核查条件中对核查标准表的选择进行了详细规定,在对标准表最大允许误差、重复性提出了具体要求的基础上,对标准表的使用也提出了要求。对采用启停法核查的,使用前需在流量标准装置上测试启停效应,启停效应引入的不确定度应不大于标准流量计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5。结果符合要求的启停效应测试时长,作为该标准流量计的启停法在线核查最小测量时长。
 
  5.关于核查流量点的选择,要求根据被核查热量表的实际使用情况,在(0.1~1)qp范围内选取1个流量点进行核查,核查开始前需调节流量到预设流量点并待其稳定。
 
  6.同时给出了实时同步法和启停法核查方法和步骤,重点介绍了基于时间戳的实时同步法的操作方法、步骤和计算公式。
 
  7.首次创新提出了热量表温差误差核查方法,并给出计算公式。热量表配对温度传感器温差误差核查需要在非供热季完成,当供热系统停止运行一段时间后,供热管路内充满水且流量为零,配套温度传感器示值与环境温度基本一致的状态下开始。在线核查软件启动温差误差核查流程后至少每半小时读取一次被核查热量表配套温度传感器的供、回水温度并进行记录。连续读取并记录7天的供回水温度,计算平均温差误差。
关键词: 热量表,流量计
相关资料下载:

17-53-47069386249749.rar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271141964@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推荐

更多